在演奏中,強與弱的處理決定了整首作品的起伏度 “沒有弱就不會表現(xiàn)出強” 這是10幾歲和父親學竹笛時,父親經(jīng)常給予的提醒,確實,一首韻味十足的作品,其細膩的強弱處理是必須必備的。8 b, k- a8 c& Y9 W- k% }
音準"是演奏的根本,"音準、音色、音量"是一個演奏者從初學就必須為之努力的,竹笛的演奏口型、口風、氣流擊點對音準都會產(chǎn)生影響,和竹笛比較,竹笛的風門控制,嘴勁的合理運用是陶笛不具備的,那怎么可以做到“強而不高、弱而不低,強而不噪、弱而不虛”呢?如果僅僅是在氣息上控制收縮是不行的!可以試一下,隨便吹出一個長音,在10秒內(nèi)完成由極弱到極強,再由極強到極弱,會發(fā)現(xiàn)在完成強弱的同時,音準出現(xiàn)了極大的問題!也就是氣息強音就高,弱下來音又低了,解決這樣的問題,還是有其陶笛獨特的辦法的。
12孔陶笛半音的演奏是有其固定的指法的,同時也可以運用竹笛等民族樂器的半孔控制方法,這個“強而不高、弱而不低,強而不噪、弱而不虛”的解決方法就是取自這里,當然,按半孔是不行的。要根據(jù)強弱的需要,在控制好音準的同時,一點點的控制開孔或按孔的尺度。比如吹中音C調(diào)陶笛5這個音,在一口氣10秒內(nèi)由極弱到極強,再由極強到極弱的運行中,首先要極弱,必須把吹奏氣量縮小,把按5音的無名指,在保證音準的情況下向音孔的左或者右挪動相對的尺度(本人采用向左),有時甚至全部抬起,才能達到極弱的效果,隨著氣量一點點加大,向強運行的過程中,無名指要配合音準的需要,一點點的把按孔按住,在完成極強的過程中,也要相應的把右手的食指(也就是4這個音)向左或者右挪動,動多少,速度快慢要根據(jù)音準的需要。吹奏不同的音,挪動相應的音孔,音的孔位不同,也可以采用挪動其它音孔來完成,重要的是音準,這樣,這個強與弱的表現(xiàn)就完成了。
) A% m8 t
誠然,要想完成這個強弱交替的過程,樂器的耐壓性也是必須面對的問題!